常常听到很多人在抱怨自己没钱,但如果你稍微了解他们,就会觉得“有钱才怪”。
这类人,我一般称之为“穷人的典型”。
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共同点——
不舍得花钱投资自己;
总是沉溺于幻想当中,不愿付诸行动;
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
做事情常常是三分钟热度;
“雷声大雨点小”
……
也许不尽相同,但真的,很多人之所以总是没钱,就因为他们的习惯、认知有了偏差。
下面的这几件事,建议大家尽量少做。
浪费时间薅羊毛
各种拼团群小样群,还有花上几个小时跟大妈们抢的超市清仓货……
你以为你赚到了,但你的时间也就只能值这么几块几毛了。
羊毛可以薅,但一定要衡量你的时间性价比,想想你省下来的钱,值不值得你去花费这个时间。
与其把时间花在抢优惠券蹲直播间福利上,不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提高单位时间价值上。
毕竟,每个小时赚上千块的人,是不必考虑吃30块还是50块的外卖的。
当然,如果是一些随手可领的羊毛,那就不薅白不薅啦。
低质量社交
社交可以帮助我们拓展人脉、积累资源,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但低质量的社交例外。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身边是什么样的人,你基本上就会是什么样的人。
要是有个很爱买买买的闺蜜,一直在你耳边安利各种东西,你也很难存下钱来。
所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靠近什么样的人。
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局,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把时间用在真正能提升自己的事情上。
拒绝学习
因为不舍得花钱投资自己,很多人总是会拿没钱当借口,拒绝学习。
但人永远赚不到认知外的钱,如果你想赚更多的钱,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
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分界点。
越学习,认知越高,就越能发现赚钱的机会,赚到钱的概率也就越高。
越不学习,越容易落后,越不容易赚到钱。
所以说,投资自己永远是稳赚不亏的。
买不起几千块的付费课程没关系,去看相关的书、电影、纪录片等等,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认知。
假努力
总有人抱怨,自己明明很努力,为什么还是一事无成?
可事实上,他们不过是“看起来很努力”罢了——
说好要学习,看书5分钟,玩手机2小时;
说好要看书,打开不到10分钟就呼呼大睡;
说好要健身,买了一系列装备后就到健身房摆拍……
你可以放纵自己的欲望,但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不要浮于表面,想上进就踏踏实实去努力。
这不是人设的打造,你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凡事先花钱
想健身就办了年卡、想记账就先买手账本、想学摄影就先买好专业设备……
有类似习惯的朋友,可以看看你家里有多少被闲置的东西,算一算究竟被你“浪费”了多少钱,你会大吃一惊的。
事实上,我们的很多想法都只是心血来潮,很难坚持下去,冲动买来的东西最后只能放在角落吃灰。
想做什么的时候,先开始行动,等有了一定效果/取得一定成就后,觉得有必要再花钱。
例如想学画画,可以先在网上找一些免费课程自学,感兴趣想深入学习了,再考虑报课。
在《富有的习惯》中,托马斯·科里提出过一个“习惯跷跷板”的概念。
他觉得“富有的习惯”和“贫穷的习惯”其实是相对的,就像跷跷板的两端。
想要让跷跷板朝着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财富积累的方向倾斜,其实只需要简单地改变一些日常习惯,增加一些富有的习惯,去掉一些贫穷的习惯就好了。
仔细回顾一下你经常花时间在哪些事情上,这些事情有没有给你带来“等价的回报”。
如果没有,那大概率是贫穷的习惯,建议逼自己改过来,不然可能会在贫穷的路上渐行渐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