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园简介,(孔子文化园游玩攻略) 感受传统文化

孔子文化园简介,(孔子文化园游玩攻略) 感受传统文化

曲阜新三孔之一的孔子文化园位于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与东头道街交汇处,在原长春文庙的基础上修复扩建而成。原长春文庙,始建于清朝同治11年(公元1872年),主要为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2012年修复与扩建,形成长春市孔子文化园,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1]-孔子文化园简介,(孔子文化园游玩攻略) 感受传统文化-瑷珂憬転

 

  1. 园区概况介绍

曲阜之名最早出现在《礼记》一书中,因”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不仅是孔子故里,也是亚圣孟子的诞生地,是儒家文化的中心,被称为东方圣城,东方的耶路撒冷。毛主席在1952年视察曲阜时曾这样评价说:“曲阜作为王都有八百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影响更大…”。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文物古迹众多。除了闻名世界的“三孔”之外,黄帝出生地寿丘、中国金字塔少昊陵、复圣颜庙、元圣周公庙以及九龙山汉墓群等,也都闻名遐尔。曲阜不仅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风景区,而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阜碑刻众多,历史悠久,内容涵盖历代帝王题词和文人墨客篆刻碑文,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和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碑帖是曲阜著名的三宝之一,其余两宝是楷雕和尼山砚。对爱好传统文化的人士而言,曲阜三宝是来曲阜旅游的必选之品。

孔子文化园原名 “论语碑苑”,是曲阜市政府在1992年规划建设的以纪念孔子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后期经扩建后改名为孔子文化园。孔子文化园北临明代古城和孔庙,西临孔子研究院,杏坛剧场比邻而坐,小沂河绕园而过,是集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文艺演出、国学讲堂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儒家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建筑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融合北方园林之庄严典雅,南方园林之玲珑奇秀于一体,园内楼、堂、亭、台、廊、坊、庑等建筑众多,主要景点有碑林、论语长廊、泮池、仁山、乐湖、必观榭等。园内绿植成荫、小河环绕、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文人笔墨、国学典籍、随处可见,环境优美、品位高雅、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是参观游览 、休闲放松、体验传统文化的理想场所。孔子文化园还定期举办小型实景演艺、群众娱乐、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国学讲堂等文化生活,为中外游客提供优良环境和优质服务。

目前我们所站的位置是孔子文化园的西门入口,接下来我们的文化之旅将从这里开始。

  1. 门槛

当我们通过大门的时候会跨越一道门槛,跨越门槛时是有讲究的,男士要先跨左脚,女士要先跨右脚,与现在我们常说的“男左女右”的意思是一致的。

  1. 孔子行教像

走进孔子文化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高大的孔子塑像,也叫孔子行教像。孔子行教像是根据唐代画师吴道子的白描所作。孔子头戴儒巾,双目前视,身体微躬,双手交叉前伸,大拇指向内向下,态度非常谦恭。孔子像下方有三幅壁画,左侧是孔子杏坛讲学图,右侧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后侧是礼运大同。

孔子从小就注重礼仪的学习,《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三岁丧父,由母亲颜氏抚养成人。颜氏认为孔子将来若要事业有成,回到贵族行列中去,就必须要学习贵族的礼仪。孔子从小也表现出对周礼的极大兴趣,喜欢学习各种礼仪。孔子小时候不像一般的儿童那样喜好玩耍,而是经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练习行礼,并经常向他人请教学习。孔子果然不负母亲期望,年少好礼,得到世人认可。孔子能够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圣贤,除了虚心求教、终身学习外,与母亲颜氏对孔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

《师道》中说:人有三命,一为父母所生之命,二为师造之命,三为自立之命。父母生其身而师造其魂,而后自立其命。所以师者,再生父母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为师父。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周代起就有尊师之礼。我们目前所站的这个广场就是广大学子行入学礼的地方。《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其次行拜师礼。行拜师礼时,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再次,学生要净手净心,去除杂念、保存精力,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最后是开笔礼。在这个环节,学子们在老师的指点下用毛笔在纸上写一个大大的“人”字。求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健全、有责任担当、有崇高品德的人。孔子认为,“德”是人最根本的品质,《论语·述而》中记载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经历完这些以后,学生们才正式踏上艰苦求学之路!

“礼”是孔子一生恪守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礼的态度:“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 论语屏风

孔子像背后是巨大的论语屏风,节选了《论语》中最有代表性的30条语句。各位朋友可以看一下,是否都能一一辨识出来。《论语》是孔子语录的合集,是孔子思想的精华。

  1. 论语碑林

孔子文化园原名为论语碑苑,由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先生题写,1992年动工建设,1994年落成。

图片[2]-孔子文化园简介,(孔子文化园游玩攻略) 感受传统文化-瑷珂憬転

 

论语碑林不仅是论语内容的展示,更是了解、学习中国书法艺术的宝贵课堂。碑文内容选取了当今国内书法大师范曾、沙孟海、张仃、沈鹏、谢云、王学仲等和韩国金庸里、日本表立云、法国熊秉明等国外书法家的力作,字体包括真、草、隶、篆等,共512条。内容或径刻于山石,或装饰于器物,或嵌入墙体,或悬挂亭台,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展现了当代汉字书法艺术的风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书法爱好者的必去之处。

各位朋友们可以在参观过程中细细观摩、品味,在研读论语之余领略中国汉字之美、中国书法之美。

碑帖是一种既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的艺术品。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 “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或石上汇集而成。碑帖不仅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宝贵财富,更是传播文化艺术的重要手段。

碑帖传拓方法主要有擦墨拓、扑墨拓两大类。

擦墨拓法:主要工具是细毛毡卷成的擦子。擦子要卷紧缝密,手抓合适为宜,将毡卷下端切齐烙平,把湿纸铺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纸紧覆凹处,再用鬃制打刷有顺序地砸一遍。如石刻坚固,纸上需垫毛毡,用木锤涂敲,使笔道细微处清晰,不可用木锤重击。待纸干后,用笔在拓板上蘸墨,用擦子把墨汁揉匀,并往纸上擦墨,勿浸透纸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

扑墨拓法:扑拓用的扑子用白布或绸缎包棉花和油纸做成,内衬布两层,一头绑扎成蒜头型,按所拓碑刻器物的需要,可捆扎成大、中、小三种扑子。把扑包喷水潮润,用笔蘸墨汁刷在拓板上,用扑子揉匀,第一遍墨必须均匀,扑三四遍墨见黑而有光即可。

曲阜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碑贴资源丰富,存有自汉代以来的碑刻5000余块,是我国碑帖的主要产地之一。曲阜碑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曲阜三宝之一,也是广大游客收藏留念、馈赠亲友的首选物品。

  1. 射艺场

射艺场是练习箭术的地方。箭术是六艺之一,孔子认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要掌握六种技能,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射就是指箭术。在冷兵器时代,箭术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既可以用于打猎谋生,又可以用于杀敌报国。孔子认为,不论文臣武将,皆应勤习箭术。箭术可以分为五种,分别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礼记·射义》中说: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认为射箭犹如做人,必须先做到身正,然后才能准确命中目标。遇到问题,我们也要先从自身寻找原因,以九思自戒,一日三省吾身,方能不断进步。

补充: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終,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乐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六套礼仪性乐舞,分别是《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因此又称为六乐。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濩》。周时有《大武》。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分别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

《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

《咸池》祭祀地神;

《大韶》祭祀四望(四望,古祭名);

《大夏》祭祀山川;

《大濩》祭祀周始祖姜嫄;

《大武》祭祀周代祖先。

六乐流传到汉代,只有《大韶》、《大武》二乐。

相传,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学习,的确需要我们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如此,也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彻底,便难于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御”,是指骑马驾车的本领。古代的战车都是单辕驾车,变换方向有一定的难度,四匹挽马全靠御手立姿以缰绳控制,没有专门的训练,难以适应作战的要求。对此他们专门开设的“五御”来熟练驾驭技术。所谓的“五御”就是:

(一)鸣和鸾:和在车轼上,鸾在衡上。“和”、“鸾”都是车上装饰的铃铛,车行时,它们所发出的节奏要统一合适,这是为了调试驾车的节奏,是驾车的入手课程。

(二)为逐水曲:指沿着曲折的水岸边驾车前进,训练御者在路面情况糟糕时的控制车的能力。

(三)为过君表:君表即标示国君位置的旗帜。国君在会见诸侯、出兵征伐,或者组织打猎时,其所在的位置都有旗帜加以标示,御者驾车经过“君表”时向国君行礼致敬。 “君表”还指插着旗子的辕门,门中放置一些石墩为障碍物,车驶入辕门,车头两边与石墩的间隙只有五寸,车手要恰到好处从中经过。这是要训练车手的心理素质和准确的估算能力。

(四)为舞交衢:车在交叉道上,往来驰驱,旋转适度,似乎跟在舞蹈一般,很有节奏。这大概带有表演成熟车技的味道,应该是展现综合能力的课程。

(五)为逐禽左:驱车追赶禽兽,并把禽兽阻拦在左边,以便射猎。这应该是实战训练了。

马和马车是古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在交通上,学会骑马和驾车要比走路节省好多时间,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在战争方面,除了运输上提高效率外,战车是那个时代冲击对方战斗阵型的强大力量。同时车也是身份和地位的体现,不同地位的人的车是不一样的,不能逾越。

骑马驾车是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的,古人讲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先秦乱世,每一个士大夫必须要学会战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素质,这不但是国家存亡的要求也是自身保命的条件。

图片[3]-孔子文化园简介,(孔子文化园游玩攻略) 感受传统文化-瑷珂憬転

 

古代的车 战争主要工具

车据说是黄帝发明的,他看到天上旋转的蓬草,于是就想到发明车以节省人力,随之车却被用来打仗。早在西周之前的夏商两代,车就已经成了战争的主要工具了,西周时期,战车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

西周标准的战车是四匹马拉的,一般情况下这四匹马并不是站在一条线上,外边的两匹要稍后一些,称为“雁行”,即像天上的大雁的“人”字队形那样。而且这四匹马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因为分工不一样所以名字也不一样,车辕套在中间的两匹马上,它们叫做“服”,外边两匹叫做骖或者騑。战车平时作为出乘之用,车箱上面有车盖,战时则将车盖去掉。若在平时,他们通常用马的性别来区分级别的高低,纯用雄马要比纯用雌马档次高得多。若毛色一样,那么档次就更高了。

战车后边的部件分为三个部分,即用来套马的辕,然后是车箱和车轮,车箱用来载人,前面要比后面低一点儿,前边有个扶手的横木叫做“轼”,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站在轼上远观前方敌情。另外后边还有一根横木叫做“轸”,车轮是用木头做的,有四个部分组成,即毂、辐、牙和轴,轴想必大家都清楚,毂是车轮中央中空的那部分,车轴就插在里面,辐条类似今天自行车轮的钢丝部分,早期战车辐条有十八到二十根,后来演变为标准的三十根辐条。

  1. 必观榭

必观榭位于论语长廊南端,小沂河从榭前静静流过,日夜不息,与香格里拉酒店隔河相望。孔子曰:“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故名“必观榭”。

相传,有一天孔子正在观赏东流之水,子贡见了向孔子问道:”君子一见到大水便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何呢?”

孔子回答说:”因为它使生命生生不息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性”;不管它流向低处还是流向屈折,姿势低下,但一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这就像是“义”;水势盛大,永没有穷竭,又像是“道”;它奔流直泻,到很深的溪谷也毫无惧色,这如同是“勇”;它能作为衡量地平面的标准,公平公正,又像是“法”;水盛满后,不需用什么去刮平,自然平正、端正,这像是“正”;它柔美而略呈透明,可流入到细微的地方,这又有些像“明察”;不论从哪里发源,它一定是向东流去,不变其志,这又如它的“志向操守”;它流入流出,一切东西因此变得洁净,像是它善于教化和感化。水的德性有这么好,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前去观赏啊!”

关于孔子,民间还流传着“自有秦人来送水”的传说。

相传,孔子在虚岁七十三岁那年预感自己天命已尽,将不久于人世,在慨叹之余便带领弟子们开始勘选墓地。最终在曲阜城北泗河之滨选中了一块墓地,也就是现在的孔林。孔子的学生子路不解,便问孔子:“这里风脉虽好,但没有水脉,先生为何要选择这里呢?”孔子回答说:“这一点不用担心,以后自会有秦人来挖河送水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孔子的学说不利于秦王朝的统治,便派兵到曲阜在孔林前挖了一条河以破坏孔林的风水格局,却没想到因为这条河使孔林成为了一块风水宝地。这条河叫洙水河,最终汇入小沂河,即我们面前的这条河。

小沂河发源于邹城东部凤凰山北,经尼山水库后流入曲阜市区,然后一路向西汇入泗河,全长58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26亿立方米。在《论语 先进》中还记载了一个与小沂河有关的典故:四子侍坐。

相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公西赤回答说:“我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1. 论语长廊

论语长廊依小沂河而建,是一条文化长廊。论语长廊巧妙而又自然的将论语碑苑与沂河风光做了分割,形成了一园二景的观赏效果。长廊墙面上有石刻,可用于观摩、学习,长廊两侧各有长凳相连,可用于游客休息。长廊外杨柳依依、流水无声,对面高楼耸立,车流不息。长廊就像一条古今的分界线,廊内古典园林,廊外现代社会。

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孔子的神话传说,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与上古神兽麒麟密不可分。民间广泛流传的“麒麟送子”的故事,最初指的就是孔子。据说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征在贤明。”的字样。意思是告诉人们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素王是指没有自己的土地、人民和军队,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威信地位就永远存在。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麟角上,以示谢意。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以后,人们又引申出麒麟吐玉书三卷,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孔子以其卓越的思想和学术成就被后世尊称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

  1. 泮池

关于泮池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鲁颂・泮水》,一般认为这首诗是赞颂鲁僖公战胜淮夷的战功,同时也体现了鲁国崇阁礼、重教化、尚德义、重节操等文化传统。诗中提到的泮宫,是鲁僖公在鲁城南郊的泮水边兴建的宫殿,当时是具有祭祀和教化功能的礼制建筑。《礼记・礼器》篇记载:“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宫。” 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后人出于尊孔,把泮池作为孔庙水池的专用名称,因而也就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

图片[4]-孔子文化园简介,(孔子文化园游玩攻略) 感受传统文化-瑷珂憬転

 

孔庙分为两大系列:一是家庙,二是官庙。官庙是官府修建的庙堂与学馆合一的设施,功能是祭祀先圣孔子和培养人才,故又称学宫。庙前设有泮池,学子们又称泮池为“学海”,寓意学海无涯,苦读成才;老百姓叫泮池为孔子的洗墨池, 它是官学的标志。《礼记・王制》规定:“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日辟雍,诸侯日泮宫。”《白虎通・辟雍》认为:“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以法天;雍者,壅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诸侯日泮宫者,半于天子宫也,明尊卑有差,所化少也。”《诗・鲁颂・泮水》记载:“泮水,泮宫之水也。天子辟雍,诸侯泮宫。”后来,随着对孔子及其思想的不断尊祟,泮宫在很大程度上也逐步演化为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代名词。

元代及以前,各地方官学孔庙的泮池尚无一定的规制,以矩形为主。明代是泮池普及和规范化的时期,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学孔庙在棂星门内外建泮池已成规制,形状为半圆或近似半圆,不盈不亏,象征中庸之道。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就像这半圆的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泮池布局就符合这个规制,泮池北侧正对高大的棂星门,高山仰止四个字体现了孔子的崇高地位。棂星门往里是国学堂,也就是古时候的学宫,是学子们学习的地方。泮池、棂星门、国学中心一线向北延伸,正好与孔府正门中线相对应。

孔子一生对水有着非常特殊、异常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亲水、爱水、咏水、论水,通过对水的深入观察和体验,从中领略和阐发人生的真谛。故后世设泮池以蓄水,隐含有希望学子们从圣人“乐水”、以水比德中得到启示,进而砥砺品行的用意。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上古时候的一首歌谣。孔子一次与学生外出,听到此歌后感慨地对弟子们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清濯缨,浊濯足,这本是水给予人们的便利,但孔子却从这个简单的事实中教训弟子要清高自爱,在儒学的价值观里,“清”是人格的高品位。水之纯净清澈,亦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人格的映现。 此外,泮池中常常种植具有“比德”意义的植物来表达一种高洁的志趣,以砥砺学子情操。如莲,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按照古时的礼制,凡考中秀才以上功名者,都要绕泮池三周,以纪念先师孔子,表示永效先师之法,安邦治国,有益于天下。

古人向有采菊和采莲的风雅,但在早期还有过采芹之风,如《诗经》中《泮水》所写“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古代士子去文庙祭拜时,都会到泮池中摘采水芹,插在帽檐上,以示文才。因此,“采芹人”也是古代读书人的雅称,“芹藻”则用来比喻贡士或有才学之士。由此可知,泮池的设置,不但体现了礼制,还蕴含鼓励学子跳跃龙门、月中折桂的殷切之情。   泮池中的水绝大多数是活水,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保证早时不枯,涝时不溢。这种设计,是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象征。明万历时无极人安嘉士《泮泉》诗中写到:“泉通泮水润儒林,泽被生民抵万金。百尺洞开天地眼,一流清湛圣贤心。分来诛泗渊源派,衍作滋川道脉深。学海人龙从此出,风云时聚霈甘霖。”

  1. 三建筑

眼前的三座建筑是三座牌坊,牌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相传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起源于汉阙,开始主要用于祭天、祀孔,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广泛置于郊坛、孔庙、宫殿、庙宇、陵墓、园林等处,景观性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我们面前这三个牌坊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

第一个牌坊是典型的棂星门式建筑,一般建在文庙的中轴线上。传说棂星为天上的文星,寓意孔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棂星门上四个大字写的是“高山仰止”,出自《诗经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指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需要人民仰视,让人不禁按照他的行为举止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后世多用于赞美孔子。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第二个牌坊写的是“文行忠信”,指的是孔子教学的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认为,才智教育与道德教育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这与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经久不衰,历经两千余年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颜回吃灰的故事,就是对“信”的最好的诠释。

颜回是孔子最中意的学生,深得孔子信任。《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有一次颜回在一间破屋子里为大家煮粥。子贡从门前经过,看到颜回拿了一小勺的粥往嘴里送。子贡有些不高兴,便去告诉了夫子。

夫子听后,说道:”我相信颜回的人品,虽然你这么说,但我还是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怀疑他,可能其中有什么缘故吧,我先问问他。”

于是,夫子便找到颜回,对他说:”我前几天梦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护佑我们吧?你粥做好了之后,我准备先祭祀祖先。”

颜回听了,马上恭敬地对夫子说:“夫子,这粥已经不可以用来祭祀先祖了。”

孔子问:”为什么呢?”

颜回答道:”学生刚才在煮粥的时候,粥的热气散到了屋顶,屋顶被熏后,掉了一小块黑色的尘土到粥里。它在粥里,就不干净了,学生就用勺子舀起来。要把它倒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便吃了它。吃过的粥再来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听后说:”原来如此,如果是我,那我也一样会吃了它的。”

颜回退出了之后,孔子对几位在场的弟子们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不用等到今天才来证实的。”几位弟子由此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非常信服。

第三个牌坊写的是“修齐治平”,意思是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中国历代读书人的政治抱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礼记·大学》记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能身体力行先做到时,反在无形中感化了他人,如春风化雨,自然润泽。对此,孔子还有一段“三恕三思”的论述。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要心存宽厚:有君主不能忠心奉事,有部属却随意地使唤,这不是宽厚之人;对父母不能力尽孝道,有孩子却要求他回报恩德,这也不宽厚;有兄长不能够尊敬,有弟弟却要求他顺从自己,同样不宽厚。一个人能明白忠于君、孝于亲、悌于兄,是宽厚的根本,则可以端正自己了。”

孔子又说道:”君子有三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可不仔细省察。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纪大的时候便没有能力;年老时不愿推广教化,去世以后,就没有人怀念;富贵时不肯施舍,穷困了便没有人来帮助。所以君子在年轻时,考虑到将来年长,力求能够多学一点;年老时,考虑到将不久于世,便力求能多教授一些;富有时,考虑到贫困的艰难,故力求能多施舍一些。”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忠诚,儿孙对自己孝顺,兄弟姐妹关怀爱护自己。但现实生活中,却会有人常常抱怨子孙不孝,朋友无信,领导不仁,下属不忠。可有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自己也未必能做好。

当连自己都不能尽到本分,却要求他人尽职尽分时,已失去一颗宽厚的仁心了,故修学最重要的便是端正自己。

  1. 乐湖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所以眼前这个湖取名乐湖,智者之湖,湖北侧的山取名仁山,仁者之山。

相传,有一次鲁哀公向孔夫子请教,问:“夫子,是聪明有才智的人比较长寿,还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较长寿呢?”孔子回答道:“是这样的。人有三种死,并不是他寿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损掉的。比如起居没有定时,饮食没有节制,时常让身体过度疲劳或无限度地放逸。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爱惜身体,使身体受到损伤,这样,疾病就可以夺去他的性命。第二,居下位的人却无视君王,以下犯上;对于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节制,贪求无厌。这样的人,刑罚也能夺去他的寿命。再者,人少却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却还要去欺辱强大;忿怒时不懂得克制自己,意气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计后果地行动。这样,刀兵战事就可以让他夭折。像这三种情况:病杀、刑杀、兵杀,是死于非命,也是咎由自取的。而仁人廉士,他们行动有节,合乎道义,喜怒适时,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养自己高尚的性情,这样他们得享长寿,不也是合乎道理的吗?”

图片[5]-孔子文化园简介,(孔子文化园游玩攻略) 感受传统文化-瑷珂憬転

 

从空中看,乐湖像一滴巨大的水滴镶嵌在孔子文化园东北角,湖边杨柳低垂、楼台点缀,微风徐来、水波不兴、绿树掩映、鸟飞莺啼,令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漫步于沿湖小径,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寻找内心的宁静。

湖面成水滴状,象征着孔子的精神像水滴一样坚忍不拔、不气不馁、勇往直前;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像水滴一样,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润着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水是生命之源,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滴“水”可以体现人们对文圣孔子的无限尊崇。

湖心有二岛, 依次相连静卧于碧波之上。二岛通过一五孔拱桥与堤岸相连,石拱桥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如长虹卧波,集建筑与美学于一体,极具东方美学特色。及至湖面无风,水面如镜,水中倒影,与石桥宛如一体,浑然天成,惹人遐思。

至若风和日清,岛上小坐,或抚琴一曲、或吟诗作对、或挥毫泼墨、或两两对弈,愉悦身心之余,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

  1. 祭坛

祭坛是古代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庇佑的特殊场所,是人与神对话的地方。《左传 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也把祭祀作为治理国家的四件大事之一,孔子认为除了按照传统礼仪祭祀祖先外,古人还有三个祭祀的对象,分别是:天神、地祗、人鬼。孔子对祭祀的重视程度从其言行中可窥见一斑。孔子曰:“祭神如神在”, 孔子认为在祭祀的过程中不仅强调外在礼仪,更注重人的内心的真情流露。祭祀时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祭坛的中央是一个八边形的立柱,下面是四方形的平台,寓意顶天立地、四面八方,又称为舞雩台。底台四面是代表四方的神兽,分别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方神兽与阴阳五行相结合,东青龙代表五行之木,西白虎代表五行之金,南朱雀代表五行之火,北玄武代表五行之水,中央则为天子(黄帝),代表五行之土。平台四角各有一只大鼎,共两只三足圆鼎,两只四足方鼎。

鼎最初是用作食物器皿,形状为三足圆鼎,主要用于煮肉、盛肉,是宴会、狩猎等场合的必备器具,后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器具。《史记·封禅书》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九鼎成为天下的象征,权利的象征,并在上面雕刻魑魅魍魉的图形,提醒人们要警惕,防止被侵害。鼎的功能由实用的食器演化为象征性的礼器。功能的演化导致鼎的形状逐渐发生变化,商朝中后期开始出现方鼎。

周朝对鼎的使用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九鼎是天子的象征。后世常用一言九鼎形容信守承诺,就像天子之言一样不可更改。

补充:(1)三足鼎被称为阳鼎,四足鼎被称为阴鼎。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三足圆鼎多用来祭天,四足方鼎多用来祭地。

(2)元士:周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加元字是为了区别于诸侯之士。

  1. 仁山

仁山之名取自《论语》“仁者乐山”。仁山之石取自太湖之石。太湖石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相传太湖石以前是专供皇家园林建设之用,孔子作为文圣人,可以享受与皇家同等的礼制待遇。

仁山集奇、秀于一体,嵯峨峻峭、奇石旁出、古藤老树、蔓蔓枝枝。山中有小径,可拾级而上。山腰山顶各有斋亭,可对弈、可品茶。立于山顶,可俯瞰乐湖全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立于仁山之巅,除了感悟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睿智,还可体会孔子胸怀天下的情怀。

仁山之中有一洞穴,名水帘洞。洞体幽深曲折,常年滴水,夏季清凉,冬季温润,故取名“水帘洞”。出口处竹林掩映,花丛簇簇,小桥流水,有一小径可通三建筑牌坊广场,颇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20 分享
aike的头像-瑷珂憬転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