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维码的前世今生,关于二维码的发展历史

关于二维码的前世今生,关于二维码的发展历史

昨天留意到某位旅居日本的媒体人写的《二维码到底是怎么发明的?》,文章其实没什么信息增量,倒发现是有若干细节描述有误的地方。

中文主流媒体早就对这位原昌宏先生有过不少报道,而一些自媒体根据这些报道则剪裁出来不小的噱头:发明了二维码的人居然并没有发大财,到今天也还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公司职员。这样就比较容易吸引眼球。
关于二维码,不少人到现在也没搞清楚一些来龙去脉,甚至还有一些误解。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一个概念。我们日常所说的二维码 (Matrix Code)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而现在手机经常扫的这个码,严格来说叫 QR 码。二维码有很多种,QR 码(Quick Response Code)只是其中的一种。
日本人原昌宏是 QR 码发明人。他就职于日本汽车零组件大厂电装公司的子公司,当时工厂都是用传统的条码标记零部件,但条码有诸多限制,而且读取不便利,公司操作员经常抱怨,于是原昌宏开始琢磨研发一种新条码,后来从围棋盘得到了灵感,于 1994 年发明了 QR 码。
有二维码自然就有一维码,一维码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条码或条形码。条码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在超市随手拿起一个商品,包装上都有条码,拿起一本书看看封底,也会找到包含 ISBN 信息的条码。
图片[1]-关于二维码的前世今生,关于二维码的发展历史-瑷珂憬転
上图就是一个条码(Barcode),由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组合表示信息。如果你能扫出来的话,识别出的信息会是 Wikipedia 这几个字符。条码不只可以表示数字信息,也可以记录字符。

有人说你这个图不也是二维的吗?其实要扫描出信息只需要横向即可,为什么弄了这样一个纵向高度,只是为了扫描方便而已。
条形码由两个美国人发明,时间是 1948 年。短短一段时间内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并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且产生了若干格式的条形码,上面这则条形码是 Code128 格式。
条形码肯定有若干优势,才得以这么快就被广泛普及,但也肯定面对新应用场景暴露出缺陷和不足,要不就不会有二维码的登场。
相比条形码而言,二维码不只是在横向(宽)可以记录数据,在纵向(高)也可以记录数据,所以叫「二维」,日文叫「二次元」。
二维码相比一维的条形码,最大的优势在于如下几点:
可以记录更多数据
有容错机制
记录更多数据意味着,可以用来记录网页地址这样的信息,容错机制意味着条码损失了一部分也可以扫描识别出来。以上是一些基本背景信息的铺垫,大家通过网络可以自行查询到。然后我说一下常见的几个误解。
误解一:原昌宏和电装公司都没有发现二维码里蕴藏的商机
这种理解无疑是错误的。所谓二维码的商机,实际上遵循某种形式的科斯定理:谁用得好,价值归谁。原昌宏或电装公司有没有可能研发出微信这样的超级应用?没做出来,也不可能做出来。
那么,他们就不能获得二维码里的商业价值。微信和支付宝取得的成功是因为对二维码进行了普及应用,而不是「只有他们才懂得、才有资格使用二维码」,二维码不是一种秘技。所以少说一点「你每天扫的二维码竟是日本人发明的,但赚大钱的却是中国人」这样的话。
误解二:二维码催生了支付宝和微信
那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阿里巴巴把二维码做成了「支付宝」,而腾讯则将二维码做成了「微信」识别码和支付码,这一举动,催生了中国最为重要的两家民营金融企业。这当然是外行之语。阿里怎么可能用二维码做成支付宝?最多可以说阿里把二维码做进了支付宝。
如前所述,QR 码只是二维码的一种,还有很多二维码的格式,比如 PDF417 码,比如 Aztec Code。不用 QR 码,微信也好,支付宝也好,也还是会用其他方式,或是其他技术方案来实现今天的能力。
误解三:原昌宏没能发大财,是因为放弃了专利
去年还有一则乌龙新闻说,二维码发明人要从中国收专利费,令人哭笑不得。
如果原昌宏不放弃专利的话,那么 QR 码的早期普及可能会大受影响,我们今天也大概率用的就不是 QR 码,而是其他格式的二维码了。如果没什么人用,那么发明人也不会得到什么更大的财富。与之类似的,其他各种码的发明人也都没能「发大财」。没办法,有些网民就爱操心这种事儿。
误解四:中国企业最早用的二维码
QR 码的普及相当迅速。1997 年被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采纳为标准,1999 年在日本被采纳为标准二维码,2000 年成为 ISO 国际标准。QR 码最早普及是在日本,而不是在中国。早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在日本就有了用户使用基础。

更准确一点说,二维码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跟是不是中国企业最早商用二维码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 QR 码获得了成功?
既然二维码有那么多种,为什么是原昌宏研发的 QR 码能胜出呢?我的答案是,QR 码简单、易用,最重要的一点,QR 是一项开放的技术。然后我们也要看到,QR 码的发明是为了解决现实的需求,而且立刻在日本找到了诸多使用场景。这一点也很重要。
在我看来,QR 码是一种数据交换格式,更是一种数据协议。在技术领域,开放协议才会有可能取得成功,比如作为互联网基础的 TCP/IP 协议就是这样。稍微了解一点互联网发展历史的话,就会知道协议的发明人没有获得商业回报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于「发明」这件事,有必要多说几句。我比较赞同吴军对「发明」的观点:世界把发明的荣誉总是给予最后一个发明家。这句话乍看不太好理解,吴军先生举的例子是电话的发明人贝尔,他是电话的最后一个发明人。在贝尔之后,其他人都只是改进而不是发明。
另一个例子是发明活字印刷的古登堡。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发明家毕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比古登堡足足早了四百多年。但现在西方在谈及活字印刷的时候,往往要说古登堡印刷是最伟大的发明,而不是说毕昇的活字印刷是最伟大的发明。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他们孤陋寡闻?这是因为,古登堡的发明是一项独立的发明,而且,他重要的贡献不是发明了一项单纯的技术,而是发明了一套有效的生产系统,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真正做到了应用和普及。而毕昇虽然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很遗憾,受限于一些历史条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有些人常常会过度夸大一些「发明」的作用,而忽略「应用」和「普及」的价值。二维码就是一例。再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价值并不在于所谓的「发明」,而在于做到了应用和普及。与之类似的是,苹果公司没有发明智能手机,特斯拉公司没有发明电动车。但并不妨碍苹果智能手机做得最好,特斯拉电动车取得了商业成功。理解了这其中的差别,就不会整天争吵成功产品是不是又抄袭了谁。
为什么 QR 码在中国的应用如此广泛?
说起一维码和二维码,我们到现在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读取设备。没有读取设备,码是没用的。一维码的读取设备只需要线性扫描器即可,一般是激光扫描器,俗称码枪,二维码的读取设备,是具备图像识别能力智能手机。
为什么二维码在中国如此普及?是因为我们的智能手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人人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器。
为什么二维码在欧美不够普及?这问题见仁见智,我建议大家不妨也思考一下。
为什么微信、支付宝选择了 QR 码?
我们还可以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最早选择了 QR 码作为解决方案?我的答案是,QR 码已经有了一定用户使用基础,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而且,视觉效果还过得去。
图片[2]-关于二维码的前世今生,关于二维码的发展历史-瑷珂憬転
上图是一个 PDF417 码,也是二维码的一种,现在也有应用场景。试想,如果大家每天扫的都是这种码,是不是有点…太难看了?
如果最初没有 QR 码会怎样?
作个思想实验,我们还可以提出疑问:如果最初没有 QR 码,那么微信会怎样?
我相信微信会选用其他方案,或是自行设计一个二维码解决方案。实际上,微信现在就有自己的二维码方案:小程序码。

题图:一则条码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12分享
aike的头像-瑷珂憬転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